土壤修复代价高,远超企业本身创造的经济效益!
2016年,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多名学生被检查出血液指标异常、白细胞减少等症状,甚至有个别学生被查出淋巴癌、白血病等恶性疾病。原来,常州外国语学校的校址与三座大型化工厂仅一路之隔。一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显示,这个地块土壤和地下水里已经遭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是氯苯,它在地下水和土壤中的浓度超标达94799倍和78899倍。
根据2016年公布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全面考核结果显示:中央已累计投入210多亿元支持开展重金属污染治理,15个省堆存半个世纪的670余万吨铬渣全部处置完毕。但历史遗留的重金属污染问题要在短时间内解决依旧任重道远。
修复周期长、成本高、难度大,是土壤修复的共同特点。而且,由于每块土地被污染的原因不同,所含污染物的成分、种类不同,修复的办法和使用的土壤修复设备也不同,因此不同地方、区域之间相互借鉴的意义不大。可以说,在土壤污染修复这条路上,不仅没有捷径可走,而且基本没有前路可寻,甚至可能“无功而返”。
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一些地方总在“算账”和权衡,一些地方没有扛住漂亮的经济数字和“政绩”的诱惑,最终选择了向经济增长“屈服”。今天,个别地方亮出如此高昂的土壤污染修复账本,其实并不让人多么意外——一些企业毫不节制地甚至想方设法地向土壤、河流排放污染物、废弃物之时,一些地方政府对排污企业心慈手软甚至为其充当保护伞之时,就该想到“还账”的一天总会到来,并且付出的代价可能远超曾经的收益。
与大气、水污染相比,土壤污染更具隐蔽性和滞后性,不少污染行为没能被及时发现、纠正,而是一直在持续、扩散,相应的治理工作也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土壤污染修复推进之艰难、周期之漫长、成本之巨大,无疑是一记振聋发聩的警钟。对已经造成土壤大面积污染的地方来说,必须痛定思痛,吸取教训——如果再不彻底转变发展观念、再不采取切实行动,把过去的环保治污欠账补上,那么未来将要面临的恐怕就不仅仅是经济账了,而是“健康账”甚至“生命账”——被污染土壤上长出的粮食能给百姓吃吗?被污染过的地下水能让百姓喝吗?对尚未造成严重污染后果、但正有意无意放任污染的地方来说,必须悬崖勒马,不要再心存侥幸、掩耳盗铃。对更多地方来说,水、大气、土壤都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和条件,懂得未雨绸缪才能更好地防患于未然,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