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加快实施区域农田土壤污染防治与治理修复重大工程
原文引自:江苏人大网,标题《沈仁芳:加快实施区域农田土壤污染防治与治理修复重大工程
《政府工作报告》全篇贯穿着“情”和“实”,情怀满满,干货多多。理想与实干并举,数据与金句齐飞,引来代表们的数十次掌声,报告结束后是长时间的热烈掌声。报告内容极为丰富,亮点纷呈。特别是,2018年是我国发展面临多年少有的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勢,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取得新的重大进展。我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感到非常自豪。其中我最关心的也是感受最深的是:三大攻坚战开局良好,污染防治得到加强,全面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19年还要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强化土壤污染防治。
我们知道土壤安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基础。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最为活跃的圈层,联接着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当前,我国土壤污染的区域性、流域性问题突出,尤其是区域性土壤酸化加剧了土壤污染危害,对食品安全、人居环境、国民健康构成威胁。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要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有效防范风险,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去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因此,亟需加快推进我国区域土壤污染防治与治理修复分区策略,提升国家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科技创新能力,为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需求提供科技支撑。
一、加快实施区域农田土壤污染防治与治理修复重大工程
与农产品超标问题,实施区域土壤酸化的分类阻控综合治理方案,采用农田土壤高效净土成套技术,建立耕地休耕修复技术体系,配套经济实用持久性钝化修复材料及施用技术与装备,实施从源头至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头控制-过程阻断-末端净化-综合开发利用的工程化技术应用示范,为解决我国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问题、保障农产品安全提供可复制推广的系统解决方案。
二、加快实施区域场地土壤污染防治与治理修复重大工程
针对我国突出的场地复合有机污染高风险问题,尤其是长江经济带场地挥发性有机污染与居民健康高风险问题,研发采用绿色-高效-低耗的场地原位强化生物修复技术与装备体系,实施钢铁和化工两大行业场地易扩散有机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及开发利用的规模化工程技术应用示范,在长江经济带建立千亩级集成示范样板,为解决我国城市场地复合有机污染问题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系统解决方案。
三、加快推进土壤污染修复领域科技平台建设与成果转化
尽早启动“土壤污染与修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重点支持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术等国家工程实验室,完善与土壤环境相关的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台站建设,为土壤修复设备本土化创造应用条件。
发挥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载体作用,基于全国六大土壤污染修复先行区建设模式,构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建立国家及地方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推动土壤修复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加快构建土壤污染修复行业监管技术体系
进一步提升我国土壤污染精细调查、精确评估、精准修复的“三精”系列技术规范和质量监管体系,提高土壤修复行业准入条件,建立完整的行业监管体系;加强第三方评估体系建设、建立终生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完善规范土壤修复市场行为体系。